跳转到内容

磺酰脲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磺酰脲类
药物种类
硫醯基尿素類的通式,紅色是主要骨架;藍色為每個化合物特有的基團
用途2型糖尿病的治疗
生物靶标胰岛β细胞

硫醯基尿素類(美式英語:Sulfonylurea;英式英語:Sulphonylurea)衍生物是用於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藥。主要作用是促進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

歷史

[编辑]

硫醯基尿素類是由法國科學家Marcel Janbon和他的同事們發現的[1],當他們在研究磺醯胺抗生素時,發現硫醯基尿素會使動物們產生低血糖的反應。

化學

[编辑]

所有的硫醯基尿素類都含有中央的 S-phenylsulfonylurea 結構、 p-取代苯基環 (R) 和變化多端的取代基 (R2)

藥物

[编辑]

第一代

[编辑]

第二代

[编辑]

有些將格列美脲分在第二代[2],但有些將它分在第三代。[3]

藥理機轉

[编辑]

硫醯基尿素類藥物鍵結到胰臟β細胞膜上的KATP通道,抑制了鉀離子的流出,使細胞膜內外的電位差逐漸變正。此去極化作用會開啟鈣離子通道,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上升會增加胰島素的釋放。

有些證據指出硫醯基尿素類藥物會增加β細胞對葡萄糖的敏感性,如此一來,就會降低肝醣的生成、減少脂肪分解作用且減少胰島素的降解。

藥物動力學

[编辑]

不同的硫醯基尿素有不同的藥物動力。所以是依照每個病人不同的狀況去挑選最適當的藥物;長效且有活性代謝物者或許會造成低血糖,但同時也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相對而言,短效者可能就沒有辦法好好控制遵醫囑性不良病人的血糖。

這一類的藥物須要在用餐前 30 分鐘服藥,如此才能夠確保最大效力。根據每個藥物不同的半衰期,有些藥物一天可能需要服用兩次(像是甲苯磺丁脲),甚至三次;有些一天只要服用一次(像是格列美脲)。

應用

[编辑]

硫醯基尿素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對於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的病患,像是1型糖尿病或是因手術而切除胰臟的病患,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此類藥物也可以用於新生兒糖尿病。雖然一直以來高血糖及低胰島素濃度者都被診斷成1型糖尿病,但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如果是在小於 6 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可以不用一生施打胰島素,而可以改用硫醯基尿素類藥物。[4]

一直以來,硫醯基尿素類藥物都被當成新診斷病患的優先用藥,但是到了1990年代發現,肥胖病患如果服用二甲雙胍,得到的益處會更多。

大約10%的病患,單獨服用硫醯基尿素類藥物並沒有辦法良好控制血糖。可能需要加上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甚至是胰島素。硫醯基尿素類藥物加上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三種藥物通常不建議一起使用,但有些醫生寧願在使用胰島素前,使用此種療法。

最近,有一家新成立的製藥公司 Remedy Pharmaceuticals, Inc. 在開發注射型的格列苯脲[5],用於治療急性中風、創傷性腦損傷及脊椎損傷。使用的機轉是基於硫醯基尿素類藥物會關閉非選擇性 ATP-陽離子通道,此通道會在上述疾病中上調神經血管組織。[6][7]

有些糖尿病專家指出此類藥物會加速減少胰臟β細胞,但目前還沒有證實。

副作用

[编辑]

硫醯基尿素類藥物相對於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艾塞那肽(Exenatide)及symlin英语symlin而言,比較容易因為造成過多胰島素而造成低血糖。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劑量過高或者是患者沒有進食。有些人會試著改變飲食習慣以避免此種習慣,但往往造成反效果。

胰島素一樣,此類藥物會造成體重增加。其他的副作用還有腹部不適、頭痛過敏

參考資料

[编辑]
  1. ^ Janbon M, Chaptal J, Vedel A, Schaap J (1942). "Accidents hypoglycémiques graves par un sulfamidothiodiazol (le VK 57 ou 2254 RP)". Montpellier Med. 441: 21–22.
  2. ^ Triplitt CL, Reasner CA (2011). "Chapter 83: diabetes mellitus". In DiPiro JT, Talbert RL, Yee GC, Matzke GR, Wells BG, Posey LM. Pharmacotherapy: a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 (8th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pp. 1274. ISBN 0-07-170354-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Davidson J (2000).Clinical diabetes mellitus: a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uttgart: Thieme. pp. 422.
  4. ^ Greeley, Siri; Susan E. Tucker, Rochelle N. Naylor, Graeme I. Bell, and Louis H. Philipson (2010).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A model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Trends Endocrinol Metabolism 21 (8): 464-472.
  5. ^ "Breakthrough Discovery Offers Hope to Stroke Victim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08.Carrot Capital. Retrieved 2008-01-06.
  6. ^ Kunte H, Schmidt S, Eliasziw M, del Zoppo GJ, Simard JM, Masuhr F, Weih M, Dirnagl U (2007)."Sulfonylureas Improv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 38 (9): 2526–30.
  7. ^ Simard JM, Woo SK, Bhatta S, Gerzanich V (2007)."Drugs acting on SUR1 to treat CNS ischemia and trauma"Curr Opin Pharmacol 8 (1): 42–9.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