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土方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方殷墟出土卜辞中见到的一个商代方国部落,根据卜辞记载,它们在商王武丁前活动于商部落的西北部边缘地区,大致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

土方是一个强大的方国,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长期征讨的对象。武丁征服土方之後,在其腹地“唐土”建设大型城邑“唐”,镇压控制土方人民,此後不再有土方叛变的记载。武丁时期的一期卜辞中有多片与土方有关。此时的土方还颇为强盛,所以常与商部族[註⁠ 1]争战。卜辞中有「土方与𢀛方同贞」的现象,可能同为殷墟西部的方国[參⁠ 1]

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商汤夏后,夏部落的剩余势力主要留居中原[註⁠ 2]

現代研究

[编辑]

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後的夏人[參⁠ 4][參⁠ 1][參⁠ 5][9]

郭沫若認為土方為玁狁部落之一,其領土位於今包頭附近[10]

注释

[编辑]

    註:

  1. ^ 依《细讲中国历史丛书·夏》第一章明言夏人商人周人三者「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形成發展而來的宗族」,又據《中國傳統「族群觀」與先秦文獻「族」字使用淺析》一文分析,在《尚書》代表的周代以前的文獻中,「夏」並不是代表中原文明人群的泛指,而「夷」字也尚未成為「蠻夷」的泛指,當時「夷夏之辨」並沒有成為普遍的觀念。而周代的的「夷夏之辨」乃是根據文化傳統把「天下」的人群分做兩大類的區分,而不是一個「多種類」(甲族、乙族、丙族等)平行並存的分類框架,若以中原地區為文化中心來看,「夷夏之辨」表現的僅僅是「教化之內」和「教化之外」的區別,並不是什麼依據血緣、體質、語言的差別而固定不變的「民族」差別。故商并非民族,而是部落或部族。
  2. ^ 傅斯年根据《荀子·儒效篇第八》的记载,“君子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參⁠ 2],猜测夏部落後裔直至战国时期仍多居中原豫地。[參⁠ 3]

引用文献

[编辑]

    參:

  1. ^ 1.0 1.1 胡厚宣胡振宇. 《中国断代史系列—殷商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第41—52页. ISBN 7-208-04584-4 (中文(中国大陆)). 
  2. ^ 荀子·儒效篇第八》.
  3. ^ 傅斯年. “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 《安阳发掘报告》. 1930年, (第2期) (中文(繁體)). 
  4. ^ 郭沫若. “夏禹的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30年: 第351页 (中文(繁體)). 
  5. ^ 程憬. “夏民族考”. 《大陆杂志》. 1932年, 卷一 (第5、6期) (中文(繁體)).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