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三郎: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飾語句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28行:
|母校 = [[南武小學]]{{noteTag|name=南武}}(約1920年至1922年,肄業)<br />[[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約1922年至1923年,肄業)<br />[[廣州私立中德中學]](約1923年,肄業)<br />香港預科書院(1924年至1925年,肄業)<br />[[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1925年至1927年)<br />[[香港華仁書院]](約1927年至1928年)<br />[[香港大學]](約1928年至1929年,肄業)
|父母 = [[江孔殷]](父)<br />杜秀蘭(生母)<br />周氏(養母、伯母)
|親屬 = 江清泉(祖父)<br />江譽漢(長兄)<br />江仲雅(二兄)<br />[[江叔穎]](三兄)<br />江季槐(四兄)<br />江譽桂(五兄)<br />江譽題(九兄)<br />[[江畹徵]](十一姊)<br />江畹貽(十二姊)<br />江譽裴(十五弟)<br />江畹文(十六妹)<br />江畹英(十七妹)<br />江家潮(堂兄)<br />[[梅綺|江端儀]](侄女)<br />江繩宙(侄)<br />[[江獻珠]](侄女)<br />[[江沛揚]](侄)
|出道地點 ={{HKG-1876}}
|出道作 =《寒夜簫聲》(1924年)
第38行:
}}
 
'''江譽鏐'''{{noteTag|name=球|「鏐」慣讀若「球」({{jpautocore|kau4}})。「鏐」本讀若「流」({{jpautocore|lau4}})。據南海十三郎著、[[朱少璋]]編纂《小蘭齋雜記》,十三郎指自己「本名『譽球』,後改『譽鏐』」,「鏐」乃「取『百忍作金、始可交友』之意」。<ref name="雜記"/> 據江沛揚《滄桑太史第》-{云}-,十三郎本名「譽鏐」,因為「鏐」字易遭讀錯,索性自稱「江譽球」。<ref name=滄桑太史第/>{{rp|1}}}}({{bd|1910年|3月3日|1984年|5月6日|江}}<ref name="雜記">{{cite book|author=南海十三郎 |editor=朱少璋 |title=《小蘭齋雜記》 |date=2017年|location=香港|publisher=[[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chapter= 南海十三郎傳略 |isbn=978-962-07-5689-4|page=29-64}}</ref>),又名'''江譽球'''、'''黃標''',[[表字|字]]'''絳霞'''{{noteTag|name=字|《小蘭齋雜記》:「......余又字絳霞,先兄字少霞......」<ref>{{cite book|author=南海十三郎 |editor=朱少璋 |title=《小蘭齋雜記》 |date=2017年|location=香港|publisher=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chapter= 已無淨土酣夢醒 尚有黃花晚節香 |isbn=978-962-07-5689-4|page=99}}</ref>。}},[[號]]'''小蘭齋主''',別號'''南海江楓''',[[藝名]]'''南海十三郎''',人稱'''江十三'''、'''十三哥''',於[[廣州]]出生,祖籍[[廣東]][[南海縣]]張槎下塱村{{noteTag|即今[[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乃1930年代粵港著名[[粵劇]][[劇作家]]。代表作包括《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人未歸》等。弟子[[袁準 (編劇)|袁準]]。(另外,在唐滌生去世後,江譽鏐曾在其專欄文章中單方面寫到「弟子唐滌生」,但[[唐滌生]]從來沒有稱南海十三郎為其師,只以平輩的稱呼江譽鏐為「十三」。{{noteTag|據《小蘭齋雜記》所載,有關南海十三郎曾多次於其專欄文章中書明「弟子唐滌生」<ref name="書展">{{cite web|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yQrC3THHY|title=香港書展2016:南海十三郎傳奇人生(阮兆輝主講、朱少璋主持)|publisher=關係,見[[YouTube#與唐滌生的關係]]|work=[[香港貿發局]]|date=2016-07-26|accessdate=2023-02-18|archive-date=2020-03-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523583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yQrC3THHY|dead-url=no}}</ref>。}}。育有一女黃菊霜{{noteTag|name=女|《小蘭齋雜記》:「曾偕養父訪余於廣州,養父姓黃,因隨養父姓,名為黃菊霜。余以其名雅逸,亦甚喜悅,菊霜亦知余為生父,初見即有親切之情。」;亦可推算出黃菊霜生年為1938年<ref>{{cite book|author=南海十三郎 |editor=朱少璋 |title=《小蘭齋雜記》 |date=2017年|location=香港|publisher=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chapter= 天涯弗許同相聚 骨肉人間嘆離亂 |isbn=978-962-07-5689-4|page=268}}</ref>。}}。江譽鏐為[[清末]][[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子,且為影星[[梅綺]]和食家[[江獻珠]]的叔父。<ref name="雜記"/>
 
==生平==
江譽鏐乃[[清末]][[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翰林]][[江孔殷]]太史第十三子。母親為江孔殷第六房妾杜秀蘭,於[[廣州]]黃沙叢桂西街分娩後去世。<ref name="書展">{{cite web|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yQrC3THHY|title=香港書展2016:南海十三郎的傳奇人生(阮兆輝主講、朱少璋主持)|publisher=[[YouTube]]|work=[[香港貿發局]]|date=2016-07-26|accessdate=2023-02-18|archive-date=2020-03-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523583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yQrC3THHY|dead-url=no}}</ref> 後江譽鏐由伯母周氏養育,兩歲曾跟江孔殷遷往[[香港]][[堅道]]七十五號,不久回到位於[[廣州]][[河南 (廣州)|河南]][[同德里]]的太史第居住。<ref name="雜記"/> 江譽鏐幼年於太史第內的「蘭齋私塾」讀書,師從名儒[[何天輔]]、[[陳桂生]]等習經史;十歲入讀[[南武小學]],師從[[胡鳳昌]]等{{noteTag|name=南武|《小蘭齋雜記》:「......胡為廣州河南南武中學教師,童年余肄業南武附小,即受其訓勉,師友之誼,至今不忘。」<ref>{{cite book|author=南海十三郎 |editor=朱少璋 |title=《小蘭齋雜記》 |date=2017年|location=香港|publisher=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chapter= 相逢異地猶嘉慰 珍重叮嚀約後期 |isbn=978-962-07-5689-4|page=300}}</ref>,又「余童年,在廣州河南南武中學附小肄業......」<ref name="難">{{cite book|author=南海十三郎 |editor=朱少璋 |title=《小蘭齋雜記》 |date=2017年|location=香港|publisher=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chapter= 旅病窮愁為遠客 難療心上舊傷痕 |isbn=978-962-07-5689-4|page=110}}</ref>;當時,[[廣州市南武中學|南武中學]]設附屬小學,稱「南武小學」,亦稱「南武附小」。除《小蘭齋雜記》,各本均誤作「南武中學」。}}<ref name="雜記"/>;此後江譽鏐先後入讀[[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廣州私立中德中學]]、香港預科書院、[[香港華仁書院]],再考入[[香港大學]]修讀[[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科]]。<ref name="雜記"/> 其中,江譽鏐早於廣州求學期間已因學校宗教背景而信奉[[基督教]]並[[受洗]]成為教徒。{{notetag|name=基督教|詳參江譽鏐親撰基督教見證文〈十字架的救恩〉。1961年,江譽鏐已先後數次進出精神病院,同時受其侄女兼當時已為[[新約教會]]創辦人的[[江端儀]]影響,而曾撰寫該見證文,敘述自己早年受洗的經歷及生平事蹟,以及後期因於街頭流浪及屢屢進出精神病院等經歷而曾一度再次信奉基督教。<ref name="蘭齋舊事">{{cite book |author1=[[江獻珠]] |title=《鐘鳴鼎食之家: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date=2010年 |publisher=廣東教育出版社 |location=廣州 |isbn=9787540680039}}</ref>{{rp|146-147}} 然而,《小蘭齋雜記》編訂者朱少璋根據江譽鏐就宗教所作的零碎記述,認為終其一生,江譽鏐的宗教觀仍以傳統[[中國民間信仰]]為主,而非正信基督徒。<ref name="書展"/>}}
 
1924年,香港預科書院邀請「寰球樂劇團」義演,班主何浩泉延請江譽鏐編劇,江氏遂將[[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 (話劇)|皆大歡喜]]》改編成[[粵劇]]《寒夜簫聲》,亦為其所編撰的第一齣粵劇劇本。{{noteTag|《小蘭齋雜記》:「其初能動余撰劇興趣者,因余在香港預科書院肄業,時年只十五,校中為籌賑西江水災,聘『寰球樂劇團』義演......余乃以莎翁所著之《隨汝喜歡》改編《寒夜簫聲》一劇」。<ref name=敝屣尊榮徒釣譽>{{cite book|author=南海十三郎 |editor=朱少璋 |title=《小蘭齋雜記》 |date=2017年|location=香港|publisher=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chapter= 敝屣尊榮徒釣譽 文章倚馬負虛名 |isbn=978-962-07-5689-4|page=133}}</ref> 按江氏於1910年出生<ref name="雜記"/>,照推算此年為1924年。}}
第47行:
1929年,江譽鏐加入由粵劇名伶[[薛覺先]]所創立「[[覺先聲劇團]]」的第一屆戲班,並起藝名「'''南海十三郎'''」。同年自香港大學退學,打算轉校到[[北平]][[協和醫學院]]<ref name="難"/>,後因故留居[[上海]],直至1932年回廣州。1930年,憑劇作《心聲淚影》揚名省港<ref>資料採自[[香港電台]]節目《[[講東講西]]》之「南海十三郎與小蘭齋雜記」(主持:[[劉天賜]]、朱少璋)</ref>。1938年,[[廣州戰役 (1938年)|廣州淪陷]],江氏跟隨家人逃難至香港,曾與某女子同居並生下一女,後來起名黃菊霜{{noteTag|name=女}}。翌年,江氏受[[趙如琳]]邀請到廣東,加入省立藝術院編撰《平戎帳下歌》等[[抗日]]粵劇。1940年,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聘請江氏擔任「戰時粵省參議」,江氏則自改名號為「'''南海江楓'''」。翌年,北上[[曲江縣|曲江]],與[[關德興]](藝名「新靚就」)合作編劇。1945年8月,回廣州。不久,有朋友請江氏到香港辦報;半年後,又乘坐[[火車]]回廣州,途經[[蘿崗區|蘿崗]]時,他突然遭人推倒並跌傷頭部及脊骨,後被送往[[河南 (廣州)|河南]][[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留醫。<ref name="雜記"/>
 
1949年,江譽鏐回到[[南海縣]]鄉下居住;同年冬天,又赴[[香港]][[中環]],於[[皇后大道中]]鹿角酒店(現址為鹿角大廈)居住<ref name="雜記"/>,後曾遷居到[[灣仔]][[分域街]]、[[軒尼詩道]]附近<ref name="書展"/>。1953年、1959年,曾兩度被送往[[高街精神病院]]。1961年,曾被送往[[青山醫院]],翌年三月出院。當時,江譽鏐每每由其侄女兼當時已為[[新約教會]]創辦人的[[江端儀]]送其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江譽鏐亦曾因於香港街頭流浪及屢屢進出精神病院等經歷,並受江端儀影響,而一度再次信奉基督教。{{notetag|name=基督教}} 1964年,為《[[工商晚報]]》等撰寫專欄文章,後於2017年由香港作家及粵劇學者[[朱少璋]]輯為《小蘭齋雜記》三冊。1970年,江氏得[[佛教大光中學]](現址為[[大光德萃書院]])創辦人[[慈祥法師]]向[[大嶼山]][[寶蓮禪寺]]時任住持[[筏可和尚]]引薦,筏可憐江氏流離失所,遂准許其留住寶蓮寺,並予以[[接待員]](俗稱「知客」)一職,專事招待外賓,導遊寺內名勝。1976年,又曾被送往青山醫院。1984年,江氏因患普通科病,由青山醫院轉送往[[瑪嘉烈醫院]],後於5月6日在該院去世{{notetag|據《小蘭齋雜記》編訂者[[朱少璋]]所述,有關江譽鏐逝世日期及地點的資料,乃據[[青山醫院]]部門運作主管吳偉強翻查青山醫院病人病歷紀錄所得。}},享年74歲。<ref name="蘭齋舊事"/><ref name="雜記"/><ref name="書展"/>
 
==與唐滌生的關係==
就南海十三郎與香港粵劇劇作家[[唐滌生]]是否具有師徒關係,一直眾說紛紜。1983年,曾與唐滌生共事的香港粵劇編劇[[梁山人]],在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唐滌生戲曲迴響》時,曾指出唐滌生的師父是[[馮志芬]]和南海十三郎,而該節目主持人也確認一次說是唐滌生遺孀[[鄭孟霞]]也指南海十三郎是唐滌生的師父,另一位曾與唐滌生共事的粵樂作家[[王粵生]]也呼應此說。<ref name=朱少璋灼見名家20170727>{{cite web |title=朱少璋:江上峰青──唐滌生師承南海十三郎 |url=https://www.master-insight.com/朱少璋:江上峰青──唐滌生的劇作師承/ |website=[[灼見名家]] |accessdate=2024-09-28 |date=2017-07-27}}</ref> 然而,此後有人不認同南海十三郎是唐滌生的師父一說,例如曾幫南海十三郎抄過曲的江河,便以「二次大戰前,人人都叫十三郎『十三哥』,唐君(唐滌生)也這樣稱呼他。和平之後,十三郎回港,唐滌生也叫他『十三哥』,及至唐氏稍為知名的時候,哥也不叫,改口叫『十三』。〔……〕十三郎叫唐叔做『阿唐』,而阿唐就叫他『十三』,叫得非常親切,他們是朋友,不是師生。」認為二人並非具有師徒關係。<ref name=朱少璋灼見名家20170727/>
 
為此,香港作家及粵劇學者[[朱少璋]]蒐集南海十三郎於1960年代為《[[工商晚報]]》等報章撰寫的專欄文章,並輯為《小蘭齋雜記》三冊,於2016年出版。唐滌生於1959年病逝,而據《小蘭齋雜記》所載,南海十三郎曾在1960年代多次於其專欄文章中書明「弟子唐滌生」<ref name="書展"/>。故此,朱少璋認為唐滌生的師父除[[馮志芬]]外,另一位是南海十三郎;但同時也看不出南海十三郎及唐滌生在劇藝承傳方面有明顯的關係。<ref name=朱少璋灼見名家20170727/> 2021年,粵劇名伶[[阮兆輝]]指根據南海十三郎的文字材料,確實顯示他曾稱呼唐滌生為弟子,也憶述南海十三郎曾有親口指點唐滌生,然而二人有否進行拜師儀式則不得而知。<ref>{{cite web |author1=[[阮兆輝]] |title=#你問輝哥答 - #唐滌生 是否 #南海十三郎 的弟子?#葉紹德 #德叔 又同 #唐滌生 是什麼關係? 🤔?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2VyQrPq8vQ |website=[[YouTube]] |publisher=[[一桌兩椅慈善基金]] |accessdate=2024-09-28 |date=2021-07-20}}</ref> 2024年,香港粵劇學者[[陳守仁 (粵劇學者)|陳守仁]]則在其著作《唐滌生創作傳奇(增訂版)》中,論證唐滌生確為馮志芬徒弟,並認為在一向「論資排輩」的粵劇戲班中,唐滌生應為南海十三郎的徒孫,但沒有明確證據證明唐滌生曾受南海十三郎的指導。<ref>{{cite book |author1=[[陳守仁 (粵劇學者)|陳守仁]] |title=《唐滌生創作傳奇(增訂版)》 |date=2024年 |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861934}}</ref>{{rp|46-47}}
 
== 作品 ==
第98行 ⟶ 第103行:
*1960年代,十三郎曾打電話報警,向駐守[[灣仔]]的警察報案指他的鞋不見了。警察問十三郎誰人偷了,他指有兩人行事,但警察不敢拘捕他們:皆因偷他左鞋的是[[毛澤東]],偷右鞋的則是[[蔣介石]],故自己「左右都唔行得」(「左右也走不得」){{noteTag|礙於政治敏感,《南海十三郎》舞台劇劇本將「毛澤東」及「蔣介石」分別改成「[[英屬香港|英國佬]]」及「[[日佔香港|日本仔]]」。<ref name="書展"/> 其中,[[春天舞台]]於1995年的舞台劇重演版本已見相關台詞改動。<ref>{{cite web |title=南海十三郎-01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LBn4kkwvI |website=[[YouTube]] |accessdate=2023-02-28 |date=2013-03-24 |archive-date=2020-02-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22920042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LBn4kkwvI |dead-url=no }}</ref>}}。
 
另外,粵劇名伶[[阮兆輝]]亦曾憶述有關十三郎的軼事,包括<ref name="書展"/><ref>{{cite web |author1=[[阮兆輝]] |title=(有字幕, 請開啟字幕功能) #南海十三郎 曾經幫過 #大龍鳳。。。?(上)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hquCZYZYw |website=YouTube |publisher=[[一桌兩椅慈善基金]] |accessdate=2023-03-01 |archive-date=2023-02-28 |date=2020-08-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22812090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hquCZYZYw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author1=阮兆輝 |title=(有字幕, 請開啟字幕功能) #南海十三郎 傳奇事件簿(2) 同場加映一叔 #陳錦棠 有個咁好嘅徒弟?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L1Wexu9Vw |website=YouTube |publisher=一桌兩椅慈善基金 |date=2020-08-25|accessdate=2023-03-01 |archive-date=2023-02-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22812095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L1Wexu9Vw |dead-url=no }}</ref>:
 
*十三郎晚年的外表和形象,絕非如話劇及影視改編作品等描述為披頭散髮、蓬頭垢面、骯髒齷齪。阮兆輝曾與十三郎本人親身接觸,形容其外表具數項特點:佩戴圓框[[眼鏡]]、雙目炯炯有神、滿臉[[鬍鬚]]、身穿舊西裝並繫有[[領帶]],但絕非不修邊幅。此外,十三郎在天氣炎熱時也常常拿著乾濕外套,又時常手執報紙,多數為其私自儲下的舊報紙。另外,十三郎的鞋邊總墊著一些用以製成硬身紙製小煙盒的紙。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