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23000E/Project 14430E航空母艦
(上與下)在2015年7月聖彼得堡海事防衛展(IMDS-2015)中,俄羅斯KRSC設計局首度展出Project 23000E
暴風型(Shtorm) 航空母艦,排水量高達10萬噸級,可搭載90架艦載機。艦上設置兩個滑躍起飛甲板,
艦首有兩部彈射器。
(上與下)由後方看Project 23000,艦上有四部升降機。
(上與下二張)Valery Polovinkin設計局在2019年7月聖彼得堡國際海事展(IMDS2019))中公開Project 11430E的航空母艦模型
,基本上修改自1980年代後期建造、最後停工拆毀的Project 1143.7烏里揚諾夫斯克號(Ulyanovsk)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擁有一個滑躍起飛甲板以及兩部彈射器。
(上與下)Project 11430E右舷近照。艦島右側有一個折疊甲板,展開時形成艦島右側通道,便於戰鬥機調度。
艦名/使用國 |
暴風型航空母艦(Project 23000) (Shtorm) |
Project 23000航空母艦 |
建造國/建造廠 | ||
尺寸(公尺) |
原始設計: 全長330 水線寬40 吃水11 |
全350m,水線長320m,寬約41m,吃水約12m |
排水量(ton) | 滿載95000~100000 | 載排水量約80000~90000噸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RITM-200核子推進系統*2 四軸 |
核子推進系統 四軸 |
航速(節) | 30 | 30 |
續航力(海浬) | ||
乘員 |
船艦人員、航空人員共4000 |
船艦人員2800名船,航空人員800人 |
偵測/電子戰系統 | ||
聲納 |
|
|
射控/作戰系統 |
|
|
艦載武裝 |
|
|
艦載機 | 65~90架軍機 | 60架軍機 |
備註 |
──by captain Picard
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海軍唯一一艘意義上真正的航空母艦,就是在蘇聯解體前夕完工的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 Admiral Kuznetsov)。由於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經濟衰敗,海軍沒有資源維護與發展裝備,導致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長期狀況不佳、人員與飛機短缺,出勤率低落。而與美國海軍的超級航空母艦相較,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的作戰能力也相形見拙──例如,庫茲涅索夫號至多只能搭載30架固定翼/旋翼機,而美國超級航母則能搭載90架以上;庫茲涅索夫號沒有彈射器,只能讓高性能固定翼艦載機以滑跳方式起飛,而使用彈射器的美國航母能輕易操作滿載油彈的重型攻擊機以及固定翼空中預警機,能擔負的攻防任務種類、作戰半徑、打擊強度與出勤密度都遠遠超過庫茲涅索夫號。在2016年部署到地中海並參與攻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ISIS)恐怖組織的任務中,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每架戰機起飛的間隔需要好幾分鐘,而擁有四部彈射器、操作熟練的美國超級航母一分鐘則能彈射三架固定翼機升空。 然而,俄羅斯建造航空母艦的路上可謂困難重重。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軍備發展長期廷頓,各單位大量有經驗的人員與技術流失;造艦計畫中斷,海軍只能靠前蘇聯遺留的艦艇苦撐。2000年代俄羅斯開始重新建造若干水面艦與潛艦,然而由於先前大斷層造成的傷害嚴重,導致各項造艦計畫進度緩慢,問題重重;而且這段期間俄羅斯執行的造艦都是排水量5000噸以內的中/小型作戰艦艇,都以經問題重重,遑論是建造大型遠洋作戰艦艇乃至航空母艦。 除了因為經濟崩盤導致的軍備斷層之外,前蘇聯解體對原本的海軍軍工體系也造成嚴重傷害。 先前蘇聯所有航空母艦如基輔級(Kiov class)、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等,都由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Nikolayev 444 shipyard)建造,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必須從零取代這些單位的產能(包括人員與廠房設施); 而俄羅斯境內沒有任何造船設施能建造60000噸以上的船艦,除非另外斥資建造更大的造船設施, 或者將航母分成兩個總段在兩個船廠建造,然後運至北德文斯克造船廠(Sevmashpredpriyatiye)合攏。 在2000年代,俄羅斯造艦產業唯一一個與航空母艦相關的工程,是將前蘇聯基輔級航母 高西可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轉賣給印度的大規模改裝工程,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負責 ,印度將之命名為維克拉馬地亞號(INS Vikramaditya,又譯為超日王號)。 此一合約在2014年1月簽署,原訂工期52個月(2008年8月交付),船艦改裝的原訂預算為9.7億美元;但由於造船廠一開始嚴重低估 改裝工作量,導致後來印度被迫加價(雙方修訂的合約是23.5億),2012年7月8日才展開海試 ,最後在2013年11月中旬交付印度,比原始計畫落後五年多,超支150%。 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工程顯示俄羅斯造艦業界對於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工程並不上手, 不過該艦的改裝工程仍為俄羅斯研製本國航母以及配套艦載機提供初步的經驗。 在2016年5月,著名俄羅斯國防專家Konstantin Sivko表示,俄羅斯必須建立強而有力的航母打擊群,使俄羅斯在遠離岸基飛機作戰半徑的距離仍能有效投射軍事實力。為了同時有進行負遠程打擊與艦隊防空作戰,新航空母艦至少必須攜帶40至60架戰鬥攻擊機、4到8架預警機、2到4架電子戰機、2到4架偵察機、至少12架反潛與2架搜救直昇機,整體航空部隊達70到90架。為此,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必須達到75000至85000噸,並使用核子動力。 Project 23000E暴風型(Shtorm)方案
KRSC在2015年中旬首度公布的Project 23000E航空母艦設計。注意 艦首設有兩部電磁彈射器,通向艦首滑躍甲板;而斜角甲板有另一個傾斜角度較低 的滑躍甲板。
另一幅Project 23000想像圖,甲板上有Mig-29K以及俄羅斯發展中的T-50隱形戰機。 在2015年5月14日,Krylov 造艦研究中心(Krylov Research State Center,KRSC)公布一個新的航空母艦設計方案模型,稱為Project 23000E暴風型(Shtorm)(E代表出口,Export),並在同年7月的聖彼得堡海事國防展(International Maritime Defence Show ,IMDS-2015)中展出。依照KRSC公開的資料,Project 23000E排水量10萬噸,長330m,水線寬40m,吃水11m,採用核子動力推進(包含兩套RITM-200核子推進系統),航速30節,能在7級海象以內作業,艦上編制4000人。艦上能攜帶90架艦載機,機種可能包括Mig-29K艦載戰鬥機以及俄羅斯發展中的T-50隱形戰機的艦載版。艦上設有兩座滑跳甲板與兩座彈射器,其中一個滑跳甲板佔據艦首,而兩部彈射器都通向艦首滑躍甲板,形成特殊的滑躍─彈射複合構型,而左側斜角甲板前端則是第二個滑躍甲板(傾斜角度較低,無彈射器)。Project 23000E採用前、後兩個艦島,甲板上佈置四個舷外飛機升降機(三個位於右舷,由兩個艦島前後隔開,而艦尾右舷則設置第四部)。不同於先前自行配備強大攻擊火力的庫茲涅索夫號,Project 23000E與美國航空母艦相同,只配備自衛性質的防空武器,主要依靠艦載機以及周邊的編隊船隻來保護。KRSC表示Project 23000有外銷與自用版,可以選擇傳統動力或核子動力。此種新航母的部署基地可能是北方艦隊的位於巴倫支半島的北莫爾斯克(Severomorsk)基地。不過,KRSC也有設計師表示,此種公布的Project 23000方案十分昂貴(其艦體與載機規模與美國超級航母相似),俄羅斯可能沒有經費購置,而KRSC同時也在規劃一些規模較小、較為便宜的航母設計。 在2015年6月1日,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Vladimir Korolyov上將表示,俄羅斯業界正在為海軍設計一種無與倫比的新型航空母艦,價格約56億美元, 新航母將使俄羅斯海軍的作戰能力大幅提升。此時,位於聖彼得堡、負責設計的Krylov 造艦研究中心(Krylov Research State Center,KRSC)並未提出具體的價格估算;而涅夫斯科設計局的主任Sergei Vlasov曾向塔斯新聞社(TASS)表示,新航母的造價可能介於18億至56.3億美元之間(依照當時匯率)。不過依照同時期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網站的新聞,如果俄羅斯建造這樣的航母,每艘成本恐怕會達到75億美元。 在2015年7月2日,俄羅斯造艦業界向塔斯新聞社透露,新航空母艦的核子推進系統將會與正在研製的Project 23560領袖級(Leader class)大型核子動力驅逐艦(排水量高達18000噸)共通,新的核子推進系統會先裝備於領袖級上(預計2019年開始建造),經修改後裝備於航空母艦上。稍後在2015年8月10日,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USC)向塔斯新聞社透露,俄羅斯新航空母艦將採用核子動力,航母的設計工作正在進行。在2016年6月,俄羅斯方面透露,會在7月訪問印度期間向印度提出前述的Project 23000E設計方案,希望引起印度的興趣。 在2016年5月19日,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Yuri Borisov表示,新航母的建造合約可能在2025年底簽署(稍早俄羅斯國防部曾表示,將不會在2020年之前開始建造新航母);而先前俄羅斯海軍也預估新航母可望在2030年底服役。此時,Krylov 造艦研究中心已經提出三個提案。 不過,在2017年5月公布的2020至2025年造艦計畫中,並不包括航空母艦以及領袖級大型驅逐艦。 在2017年6月中旬,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Sergey Kuzhugetovich Shoygu)表明,未來俄羅斯海軍的主要艦艇將會是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級這樣的中型巡防艦(4500噸級),而不是大型的驅逐艦、巡洋艦乃至航空母艦。 紹伊古表示,世界其他各國也試圖控制軍艦的尺寸,而俄羅斯則在減少排水量的同時, 確保這些軍艦與國外更大排水量艦艇裝備同級的火力。以俄羅斯的技術與財政等現實情況, 建造如領袖級核子驅逐艦、10萬噸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顯得不切實際;事實上,2010年代中期, 俄羅斯海軍就連替換冷戰後期出現的Project 1155勇壯級(Udaloy class)與Project 956現代級(Sovremennyy class)驅逐艦都出現困難。 雖然如此,擁有新航母並替換庫茲涅索夫號,仍然是俄羅斯海軍內部強烈的願望。在2017年7月初的聖彼得堡海事防衛展(IMDS-2017)中,俄羅斯海軍副司令Viktor Bursuk中將就表示,俄羅斯海軍一定會建造新航空母艦,KSRC設計局設計正在研議幾個設計。 在2017年9月5日,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羅戈津(Dmitry Rogozin)對塔斯新聞社(TASS)表示,如果俄羅斯確定建造排水量110000~115000噸的航空母艦,就可以在遠東方面建造新的大型船塢,在2020年代展開造艦工作;羅戈津表示,未來建造航空母艦的地點應該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Zvezda造船廠;該廠原本主要業務是維修核能潛艦以及處理報廢核能潛艦,在2010年代上半展開大規模改裝,建設使用現代模組化區域造船方法、浮動船塢沈降下水的設施(包括長度超過300m、寬度114m的大型船塢),完工後會是俄羅斯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造船廠,能建造大型船艦、海上鑽油平台以及LNG液化石油氣船等大型高端海洋工程;由於該船廠要等到2024年左右才能建成,在此之前俄羅斯境內自然沒有適合的船廠來建造10萬噸級航空母艦。羅戈津表示,建造新航空母艦的合約可能在2025年底簽署,然而是否要建造航空母艦的決定權在於俄羅斯參謀首長會議;俄羅斯海軍則希望在2030年結束前獲得第一艘新造大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Project 11430E航母方案
在俄羅斯2019年6月軍隊軍事與技術論壇(Army-2019 military and technical forum
)上,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Krylov State Scientific Center)的波洛文金(Valery Polovinkin)設計局公開了一種名為Project
11430E的航空母艦模型。Project 11430E的整體構型明顯是以冷戰末期開工、最後拆除的Project
1143.7烏里揚諾夫斯克號(Ulyanovsk)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為基礎(整體設計比Project 23000E保守得多),艦首有一個滑躍起飛甲板,側舷斜角甲板上有兩部彈射器
,並採用較傳統的單一艦島。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是Project
1143.5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Flota Sovetskovo Soyuza Kuznetsov)的放大改進型。
|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